腸道健康專家以前總勸人別在馬桶旁邊擺書本,如今警告低頭族把手機留在廁所門外。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如廁時滑手機引發痔瘡機率更高,專家針對現代人愛看短影音的風潮提出簡單好記的時間上限,以防這種難言之隱上身。
痔瘡是直腸與肛門外圍靜脈群在壓力增加時腫脹擴張的問題,引起搔癢、疼痛甚至出血。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、英國《獨立報》3日報導,最近發表於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》(PLOS ONE)的研究成果指出,「馬桶低頭族」往往滑手機滑到忘我,增加罹患痔瘡風險。
痔瘡風險增46%
研究找來125名接受大腸鏡篩檢的成年人接受如廁習慣調查,包括上大號時是否滑手機逛網路,其中3分之1是不帶手機進廁所的對照組。調查內容也涵蓋排便用力程度、飲食內容的纖維質攝取量、運動習慣等等,這些也與痔瘡風險有關。受訪者經由內視鏡檢查確診痔瘡。
參與者66%承認如廁時常滑手機,這些人多半年齡相對年輕。54%自稱用手機閱讀新聞報導,44%用手機瀏覽社群媒體。馬桶低頭族如廁時間超過5分鐘的機率是不帶手機如廁者的5倍,馬桶低頭族37%如廁時間超過5分鐘,不帶手機上廁所的受訪者如廁時間逾5分鐘的比例僅7%。排便過程經常滑手機會讓痔瘡罹患風險大增46%。
2大原因催生痔瘡
痔瘡成因通常與久坐有關。坐在馬桶上滑手機的時間太久,成為有「痔」一族機率更大。研究論文資深作者、美國麻州綜合醫院腸胃科醫師兼哈佛醫學院講師帕斯瑞查(Trisha Pasricha)說,馬桶坐姿讓骨盆底部失去支撐,中央開孔的馬桶座壓迫直腸區域,臀部高度比坐在椅子時更低,時間一久,壓力讓血液聚集在直腸周圍,痔瘡更易增生。研究對象年齡在45歲以上,結論也適用於年輕人。
腸胃疾病學家認為坐馬桶不要超過10分鐘,3到5分鐘最理想。帕斯瑞查建議馬桶低頭族進廁所要設定計時器,以愛看TikTok的人為例,看完2支短影音之後若無排便,最好起身離開,之後回到馬桶再試一次,不要一直枯坐馬桶。
坐馬桶滑手機除因久坐容易引發痔瘡,姿勢不良也是風險。未參與上述研究的紐澤西州聖名醫學中心(Holy Name Medical Center)直腸外科醫師甘塔(Hima Ghanta)說,低頭滑手機時彎腰駝背,導致直腸肛門與結腸連接處彎曲,不利排便;蹲姿相對有利。
改善之道
此前調查顯示,美國人每年如廁滑手機時間總計48小時,每20人有1人長了會痛的痔瘡,50歲以上逾半受痔瘡之苦,年近400萬人為此就醫或掛急診,醫保支出年逾8億美元。痔瘡有多種改善之道,包括藥物、增加纖維質攝取、多喝水、每天泡溫水澡10到20分鐘、運動。有便意時要立刻如廁,而且別在馬桶上坐太久,也別帶手機。